教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是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今年盛夏,有不少同学将基层教育作为了自己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有的在纸条里读懂了童心的纯粹,有的在游戏中点燃了求知的火花。这让我们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在这里,年轻的她们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孩子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实践手记,感受那些关于陪伴、成长与爱的温暖瞬间。
纸条里的温暖:我的社区教育实践叙事
动画(中英)242班 王欣田
这个暑假,我以助教的身份走进了石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暑假班,主要负责儿童暑假班的秩序维护和班级管理。这段经历像一颗五彩的糖果,甜了整个夏天,也让我对“陪伴”与“成长”有了新的理解。

初到时,我以为助教只是协助老师维持秩序、分发教具,可真正上手时才发现,这份工作隐藏着太多细腻的学问。记得第一天,一个小姑娘因为想家哭红了眼,我蹲下来陪她画画,听她讲家里的小猫,直到她破涕为笑。原来,孩子们的情绪需要耐心承接,一句温柔的“我懂你”,比任何道理都管用。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总爱追着问“为什么”;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折纸时眼神格外专注;还有的孩子内向敏感,需要悄悄竖起大拇指鼓励。我渐渐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回应他们,比如给好奇的孩子找科普绘本,陪动手强的孩子做手工,给内向的孩子一个击掌。
实践的时间很短,却足够让我看到成长的力量。看着孩子们从互不相识到结伴游戏,从依赖老师到主动帮助同学,我忽然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爱与耐心守护每个小小的心灵。
离开时,一个小男孩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姐姐”。那一刻,我知道这份实践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它让我读懂了童真,也让我学会了用真诚去连接世界。
觅美课堂:用耐心浇灌成长之花
动画241班 秦欣茹
今年暑假,我社会实践的内容之一就是以实习老师的身份在一家教育机构负责托管班十余名二年级学生的暑期课程辅导和作业检查。起初,我以为这份工作不过是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维持课堂纪律,但真正投入其中后才发现,教育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让他们在托管班既能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持兴趣,成了我每天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尝试把知识点融入趣味互动中:
数学课上,我拿出彩色积木,让孩子们用实物拼摆来理解加减法,比如“你有5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几块?”他们兴致勃勃地摆弄着,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成了可以触摸的游戏。
语文课上,我带着孩子们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他们扮演故事里的角色。比如学习某篇课文时,我会让他们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引导他们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业检查时,我设计成“闯关小游戏”,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解锁一个“成就”,比如“计算小能手”“识字小达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成了值得期待的挑战。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变化:原本坐不住的小男孩开始专注地完成每一道数学题,害羞的小姑娘主动举手朗读课文,甚至有几个孩子会追着我问:“老师,我们今天玩什么游戏呀?”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陪伴与成长。
这段实习经历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好奇心的守护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学得快,有的需要更多时间,而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引导,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