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开奖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六合彩开奖 南区4号教学楼

邮编:266061

六合彩开奖 官方公众号

实践风采(十三)丨以静默蓄力生长,借书香诠释担当——传媒青禾扶卷实践团的“深耕耘”实践感悟

2025-08-16 19:43:36

西海岸图书馆的二楼,像被时光按下了静音键。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踩在地毯上的声响会被瞬间吸走,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书页翻动的轻响以及远处饮水机偶尔冒泡的微音。作为六合彩开奖 赴西海岸图书馆“青禾扶卷”实践团的一员,我在这片静默的空间里,度过了几个与书为伴的日夜。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沉甸甸的——不仅是物理重量,更承载着历史的厚度与思想的重量;这里的每一份安静都充满力量,让我在整理书籍的指尖触碰中,读懂了责任的分量。

在厚重书页间,丈量责任的刻度

图书馆一共四层楼,二楼阅览室的图书摆放和借阅管理是由我负责。分配任务的时候,我还在疑惑,为什么大家宁愿选一楼的少儿读物区也不愿留在二楼。直到我亲身体验才知道,二楼的书架是“沉默的巨人”。这里的书,大多是政治类著作,《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的精装本立在架上,像一块块坚实的碑。厚厚的《中国通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堆叠着,脊背印着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我的首要任务,便是让这些“巨人”各归其位。

初学时,馆员老师教我们按“年代+主题”分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靠里,伟人自传按时间线排列,历史学著作则细分中国史、世界史。可这些书动辄五六百页,一本就有两斤重,弯腰从书架最底层抽出一本,再踮脚摆到顶层,往返几次,手心便沁出了汗。有次整理《列宁全集》,一套10册的精装本要从临时堆放点搬到书架,我和搭档两人各捧5册,走在地毯上得屏住呼吸——怕脚步声重了,惊扰了角落里埋头做笔记的老人。放稳最后一册时,我们相视一笑,胳膊都在微微发颤,却看着整齐的书架,心里生出莫名的踏实。

除了整理书籍,协助借阅是另一项日常。二楼的借阅流程不算复杂,却需格外细心:先核对读者的借阅证,再在系统里扫描书脊的条形码,确认借阅期限时要轻声提醒“政治类书籍可借30天,续借需提前3天”。有位戴老花镜的爷爷总来借党史类书籍,他的借阅证照片有些模糊,每次我都要凑近看清楚名字,再帮他把书脊的条形码对准扫描仪——老人耳背,我得微微俯身,用几乎气音的音量重复操作步骤,他听懂了便点点头,临走时总说“谢谢小姑娘,你们在这,我们看书方便多了”。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明白:所谓服务,不过是把每一个小步骤做扎实,让读者的每一次借阅都顺畅安心。

在极致安静里,试炼耐心的韧性

二楼的“静”,是种考验。第一天整理书架时,我习惯性地把书摞在一起,金属书立碰撞发出“叮”的轻响,馆员老师引导我们摸索出自己的“静音操作”,我也变成了“静音使者”。挪动书立时用掌心托住底部,轻推轻放;整理书籍时侧身站在书架与读者之间的空隙,避免转身时带动气流;就连搭档间交流,也改成了眼神示意和手机备忘录里的打字信息。

更具挑战的是“动静平衡”。下午三点到五点是借阅高峰,常有学生抱着一摞书来登记,同时又有读者需要查找特定书籍。有次,一位准备考研的同学急着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而另一位阿姨在书架前徘徊,说想找本“讲长征的厚书”。我一边快速帮同学扫码登记,一边用手指在书架上轻点,示意阿姨“长征相关的在第三排左数第五格”,全程不敢抬高音量,忙完时后背已沁出薄汗。可当看到同学抱着书快步回到座位,阿姨抽出书本时眼里的笑意,又觉得这点忙乱算不得什么。

体力上的累也藏在安静里。那些厚重的书,每天要整理上百本,一周下来,手腕和腰都酸得厉害。有天傍晚闭馆后,我蹲在书架旁整理散落的《资本论》,起身时没稳住,手不小心带倒了一排书,“哗啦”一声在空荡的阅览室里格外清晰。我慌得赶紧蹲下去捡,指尖触到冰凉的书脊,突然想起白天在这里看书的老人——他们或许也曾像这样,在书页间触摸历史的温度。那一刻,腰酸似乎轻了些,只想把这些书摆得更整齐些,让它们能被更多人郑重地拿起。

在无声坚守中,读懂成长的分量

参与社会实践的这几天,二楼的安静教会我的,比书本更具体。我学会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里“D类”的细分规则,知道“D2”是中国共产党相关著作,“D73”是亚洲各国政治;也学会了在极致安静中保持专注,哪怕只是摆书,也能从书脊上的书名里,拼凑出一个民族的思想脉络。

但更珍贵的,是那些藏在安静里的感动。有个每天来写论文的学姐,总在临走前把椅子轻轻推进桌底,再把散落的书签夹回书里;有位退休教师,每次借完书都会说“这些书得好好护着,是给后人看的”;还有我的搭档,累得直不起腰时,会对着书架上的《雷锋日记》笑一笑,说“这点累算什么”。这些瞬间让我明白:二楼的安静,不是死寂,而是无数人对知识的敬畏、对成长的坚守共同织成的氛围。

我们整理的不只是书籍,更是文明的脉络;我们协助的不只是借阅,更是知识的传递。当看到自己摆好的书架前,总有人驻足抽出一本认真翻阅;当听到读者说“找书比以前方便多了”,我突然懂得“责任”二字的分量——它不必惊天动地,或许就藏在一次次弯腰摆书的坚持里,藏在轻声细语的耐心里,藏在守护这片安静、让知识更好传播的初心的里。

如今,当夕阳透过玻璃窗,将书架的影子拉得很长,志愿者身影与认真阅读的读者相映,构成了图书馆里最动人的画面:一代青年守护着知识的殿堂,也守护着一个民族对真理的追求与信仰。这份坚守,正是青春最美的注脚。这片静默里,有我留下的青春印记,更有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于细微处坚守,于无声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