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编辑241班 王冰)循着“青鸟计划”的指引,回到家乡菏泽市巨野县,在县疾控中心开启了一段充实的暑期实践。从纸面理论到一线实操,从陌生忐忑到熟练投入,这段经历让我对公共卫生事业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也让青春的脚步在服务家乡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笔墨为刃,于细微处筑防线
初入疾控中心,我便被这里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所感染。我的日常工作看似平凡却蕴含责任:协助前辈抄写整理各类防疫材料,从密密麻麻的病例记录到条理清晰的防控预案,每一个字符都关乎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参与基础调查统计,对着Excel表格里的海量数据反复核对、分类汇总,让零散的信息变成能支撑决策的“数据密码”;跟着团队撰写工作文稿,小到一则防疫通知,大到阶段性工作总结,字斟句酌间体会着“文以载道”的责任——这些文字既是工作的复盘,更是指导下一步行动的指南。
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疫情防控简报时,前辈逐字逐句帮我修改,大到逻辑框架的调整,小到一个数据的表述方式,都耐心讲解。他说:“疾控工作没有小事,一句话写错可能误导防控方向,一个数据算错可能影响整体判断。”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些看似琐碎的笔墨工作,实则是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的重要一环。
知行相长,于实践中悟真知
实践的意义,在于让书本上的知识长出“血肉”。在学校里,“公共卫生”是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模型;而在这里,它是每一份及时上报的报告,是每一次精准有效的信息传播。
我逐渐学会了用更务实的视角写稿子:防疫宣传稿要通俗易懂,让居民一看就懂;工作总结要突出问题与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镜鉴。当自己撰写的健康科普短文被发布在县融媒体平台,收到居民的点赞和咨询时,我真切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能消除恐慌、传递信心,更能将防控知识播撒到千家万户。
这段经历也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认同。以前总觉得公共卫生工作“离生活很远”,如今才懂得,它就藏在每一次流调的细致里,每一份报告的严谨里,每一次健康宣传的及时传递里。而报告与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是疫情防控的“先手棋”——早一分发布,就能早一分切断传播链,多一分保护群众的可能。这种认知,让我对“守护公众健康”的专业使命有了更滚烫的理解。
心向桑梓,于成长中立长志
站在巨野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看着疾控中心的前辈们日复一日坚守岗位,我对“家乡”与“责任”有了新的感悟。他们中有人放弃大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有人在疫情最严峻时连续数月吃住在单位,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家乡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躬身入局。
这段实践让我更加坚定:未来既要深耕专业领域,在公共卫生的赛道上持续深造,用更扎实的学识武装自己;更要时刻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无论是继续投身疾控事业,还是参与其他健康领域的工作,都要以守护家乡父老的健康为己任。
青鸟归巢,不止是为了寻找温暖,更是为了衔来春色。这个夏天,巨野县疾控中心的灯光照亮了我的青春方向——以专业为笔,以热爱为墨,在建设家乡的画卷上,在守护健康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